沈阳,得劲儿!
世间万物的最好状态不外乎得劲儿。刺挠、别扭、拧巴等一切不得劲儿的反义词,就是无所不包的——得劲儿。衡量一座城市有很多维度,以幸福感居首。舒展、舒适、舒心,得劲儿构成沈阳之魅。那就从这里说起吧。
得劲儿
得劲儿是内功修为历史文脉。3处世界文化遗产、1500余处历史文化遗址,时间的足印重重叠叠、铿铿锵锵、爽爽朗朗地展现在眼前,凝固了一城千载繁华,可及可感。沈阳馆藏,有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专属时间。
若一时走红,论不上得劲儿。与“长红”城市为伴,需得相看总不厌。何时来这儿你都会心生惊喜,一准儿与视听盛宴喜乐舒坦撞个满怀。
中天悬明月,烟花落万家,一台央视中秋晚会勾起全球华人的乡念。炫目的背景、斑斓的舞台,中秋当夜绽放沈阳。晚会“含辽量”“含沈量”浓烈,诗情画意中一展沈阳的人情味儿、烟火气、时尚风和国际范儿。眼下,“跟着‘秋晚’游沈阳”“国庆假期约沈阳”,沈阳正在释放文旅融合的“长尾效应”。
有一种欢乐叫沈阳。百馆(博物馆)之城,书香沈阳,文化艺术汲古润今,得劲儿。
都说沈阳人劲健奔放,那是没看到仪静体闲的一面。现代以来最能代表中国女性美的服饰——旗袍,发端于沈阳,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进而来。清朝翰林缪润绂所作的《沈阳百咏》有云:“卷袖衣衫称体裁,巧将时样斗妆台”。作为郑重场合的礼服代表,旗袍兼具气质与韵味,享有普遍的认同感、辨识度。娉娉婷婷情思柔然的旗袍秀,每年都在讲述沈阳的新风韵、新故事,让市民、游客沉浸式体验独属东方美学的魅力与张力。
音乐、曲艺,芭蕾、杂技,厚土之上,名角辈出。譬如现场倾听郎朗演奏,“在家乡演奏钢琴格外投入,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对家乡深沉的、特别的爱”!沈阳主场以排山倒海的掌声回馈钢琴家郎朗对家乡的钟爱。
沈阳喜欢笑,爱搞笑。要不中国喜剧电影周咋就落户沈阳呢。“每个沈阳人都是段子手,听他们聊天就跟看小品一样……”沈阳籍喜剧人贾冰、蒋诗萌的心声类同。这种普遍的喜剧基因不仅绵延在沈阳的戏剧、电影、曲艺等艺术表达中,也呈现于历史文化的赓续和民俗文化的传承里。
来沈阳,特色小吃藏着极致诱惑,花费不多却让人唇齿生香。沈阳人不装,整天乐呵没有愁事,喜欢“顶流大排档”里接地气的小排面:水泥管中支桌,集装箱里吃喝,大帐篷内听歌。
忙有所乐,闲有所好,心有所安。来了便晓得,“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”是“这样沈儿”的城市,由内而外的松弛感、愉悦感,如阳光抚照自信。
往昔飞去今又回,“孔雀”大概也喜欢这座充满喜感和松弛感的城市吧。人口净流入,人才净增长,为啥这些年落户沈阳成了香饽饽?这座文蕴之城、欢乐之都,也是青年友好之邦。给人才栖居创业以舒心礼遇,暖及伴侣、子女。一年间,千余博士安家,十万学子落户,磁吸式沈阳所言不虚。
顺便说个谐音梗:“爱”024(沈阳市区号)。“2024,爱沈阳!”被刻板偏见束缚太久,重拾自信的沈阳人,浑身得劲儿。
赶劲儿
世上有很多面,但这一碗是——有爱的面。在沈阳鲁园劳务市场边有一家面馆,门口贴着温馨提示:如果你在沈阳没有收入,遇到困难,可以来小店,说声“来份单人套餐”,吃完直接走,不用客气。
“这里外来务工人员多,初来乍到,谁都有一时急。”店主叫程亚娟,她说自己尝过奔波的苦、打拼的难,与一碗面比起来,给窘迫的人以尊重,“无言帮助”是更大的善意。
一次,一对从新疆来的小两口犹犹豫豫进来点了一份“单人套餐”。“我一看,一份面怎么够吃,就给他们上了两碗。”程亚娟说。略感惊讶的小两口低头吃起来,吃着吃着,泪珠啪嗒落在碗里面。
一年后,小两口带着新疆特产登门致谢,“当时我们来沈阳治病,身上的钱不够用了,在无助中碰到了好心的程大姐”。
小店开张22年,有爱的面一直温暖如初,从舌尖到心窝,温暖了萍水相逢的彼此。程大姐不期受助人感谢,“只希望以后在您有能力的日子里,把爱传递下去”。
那么多的沈阳人被小店善举打动,慕名来店里吃饭,手机支付时故意多转一些。实在拦不住,程亚娟只好把对他们的印象一一写在奖状上,一笔笔捐款用于帮助更多的困难务工群体。小小面馆成了拥抱、放大温暖的地方。
善良,从心出发,与钱多钱少没关系。在沈阳和平新村社区长者食堂,有这样一群志愿者,义务出工不计报酬,对90岁以上老年人和特困群体,用餐免费还能送餐上门。有的志愿者已经搬离社区多年,即使辗转好几趟公交车,仍坚持准时到岗。专门利他的诚心热度,怎样称重?
往下拉网友的留言:
我们沈阳好吧?
我们沈阳人暖乎吧?……
为政之要,以厚民生为心,以顺民心为本。沈阳以“民声”定“民生”,欢迎“找茬”,悉心“听劝”。“一老一幼”服务圈覆盖各个社区,兜底解民忧、纾民困,将民生的背篓扎得密实。千百片老旧小区换上新颜,千百个口袋公园推门见绿,千百条背街小巷整饬一新……外人可以说沈阳财力不厚,但怎忍说用力不够,因为,这座城已将四分之三的家底倾注于民生。
没有哪座城市臻于至善,沈阳当然有许多难题待解:比如“车,总在堵途”,比如“修,总在路上”。但也不必太过在意来去忽焉的喧嚣,有爱的沈阳是漂亮的显眼包,快乐的减压包,有劲儿的争气包。
有劲儿
沈阳是不是“一车独大”产业单一?是不是工业老迈传统式微?别忙下定论,来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看看吧,来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坐坐吧。
一个貌美如花的机器人既可轻歌曼舞,又能与观者无障碍交流;全球首架最大无人货运飞机在这儿交付;90岁的沈鼓集团借力工业互联网腾“云”驾“物”……
天辽地宁,沈阳还行!且不论大国重器上天入地,航空航天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集群,“新质沈阳”可圈可点;低空经济、储能装备等未来产业接续发力,释放“沈阳后劲”的“胜负手”。沈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两年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;今年前7个月,有“含金量”的指标——财政收入增速位列副省级城市榜首。一个个透着暖意的数据,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场景,汇成沈阳经济持续向好的云奔潮涌。
完成好国家的“规定动作”,又跳好地方的“自选动作”。打分沈阳,既要看“体魄”,也要看“魂魄”。锚定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、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,沈阳金属材料、航空发动机、工业自动化等多领域科研居于国内前沿。过去一年间,沈阳闯出两只“独角兽”!“十月稻田”“沈阳微控”填补了辽宁独角兽企业空白。“零的突破”背后是“蚂蚁雄兵”在崛起,看沈阳雏鹰企业、瞪羚企业等科技型企业,增速、质量、总量,坐稳坐实“东北一哥”。
这是上下同欲奋战不怠的必然结果,这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生动诠释。
知所从来,方明所往。如果用表情包描摹沈阳人,那么,一定是振兴争先的奔跑者姿态。近年来,中央支持的政策“含金量”与沈阳主动作为的“工作量”聚焦一处,育成合力,落脚在发展的“实物量”。自强是奔跑者的起点,奋斗是奔跑者的肖像。且看激发内生动力源的沈阳“三有”——有了硬作风,有了硬目标,有了硬招法。沈阳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,“越是艰难越向前”的干劲,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,“经济活了,人气旺了,人才多了”。
和自己比,跑得是挺快,关键是敢不敢同标兵比。沈阳人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所在、短板所在。同发达城市比,县域经济、民营经济“块头不大”仍是沈阳的短板。同时,高质量发展倚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量较小,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尚需加速凝聚创新“成套资源”。
察势者智,驭势者赢。所有的“短板”都是奋力赶超的“潜力板”。伴随国家支持东北振兴的密集鼓点,沈阳正处于使命在肩的战略机遇期、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、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、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、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。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。
一篙松劲退千寻。奔跑者沈阳,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长跑。
国庆期间,一首创作发端于沈阳的真切告白——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在沈阳的街巷不断响起,飞跃每一座高山,跨越每一条河流,激荡起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弦和声。
“我们乐见家乡的美,愿意成就祖国的好。”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沈阳人,那么的一往情深。
来源/经济日报(作者孙潜彤),原标题《品味沈阳》
监制/韩霁